沒有一本小說是完美的。小說家在創作小說時,有成功的部份,也有失敗的部份。本帖是要檢討神鵰一書,在人物刻畫和情節設計上,所存在的一些缺陷。

神鵰一書中,楊過為報父仇,行刺郭靖。此處金庸描寫的不好。楊過刺殺對他一向愛護有加的郭靖,以楊過重情重義的性子,他必然會面臨劇烈的心理掙扎,而且最後應當下不了手才是。但是在二版神鵰中,楊過沒有顧念郭靖對己的恩義,還曾經出手加害郭靖:

<楊過稍一遲疑,終於又問一句:「郭伯伯,我爹爹當真罪大惡極,你非殺他不可麼?」郭靖一怔,此時那裡還有餘暇細想,順口答道:「他認賊作父,叛國害民,人人得而誅之。」楊過道:「好!」更無半點遲疑,提起君子劍,對準他後頸便插了下去。(後來瀟湘子為爭奪蒙古第一勇士的名號,將楊過長劍揮棒檔開)>

以上這段描寫,不合情理。郭靖為人義薄雲天,一般人尚且不忍相害,何況至情至性的楊過,更何況郭靖對楊過有撫育之恩。這種「提起君子劍,對準他後頸便插了下去」的殘害行徑,太過冷血、無良,不是楊過會做出來的事。當初一拿到新修版神鵰俠侶,立刻翻到此一情節,看金庸是否做出適當修改,果然:

<楊過這一下問得清清楚楚,更無絲毫遲疑,提起君子劍,便要往他後頸插落。其時郭靖正全力奔跑,楊過只感到他背上熱氣一陣陣傳到自己小腹胸口,立時想到前晚他大耗真元,以內力為自己調氣順息的原意,而此刻他明明已可乘小紅馬脫出重圍,只因聽得自己一聲呼叫,便不顧性命的沖過來相救。楊過從來沒有父親,遇到危難之時,內心總盼有個愛護自己、能保護自己的父親,此刻身在郭靖背上,情不自禁的生出一股孺慕之情,只覺得郭靖便是自己所盼望的父親,他可放棄自己一切來維護自己。至於親生之父,只不過是一個虛無渺茫的意念,既從來沒見過他面,也不知他是否愛惜自己,為了「報殺父之仇」這五個空泛字眼,是不是該將這個將自己背負在身、拼命救護、猶如父親之人一劍殺死?(後續情節改成:瀟湘子揮棒襲擊郭靖,被楊過挺劍隔開)>

新修版神鵰俠侶,改的最好的就是這一段。這段文字描寫,充分揭露了楊過內心深處的人性和理性。楊過的心態,由<更無半點遲疑>,改成<為了「報殺父之仇」這五個空泛字眼,是不是該將這個將自己背負在身、拼命救護、猶如父親之人一劍殺死?>;楊過的行為,由<提劍插落>,改成<不忍插落><阻止瀟湘子刺殺郭靖>。以上修改,符合楊過一角的性格和處境,是小說創作上的一大進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