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龍八部新修版,對「蕭峰誤殺阿朱」一段,有了幾個改動之處。以下析述「蕭峰誤殺阿朱」一段,從二版到新修版的變化。

二版天龍八部,蕭峰誤會段正淳是帶頭大哥,因此誤殺易容假扮的阿朱,這段情節安排漏洞甚多:

慕容惜嫣網友說:

<蕭峰、阿朱沒看出段正淳的年紀不對是個超級大BUG。段正淳四十來歲,三十年前連參加雁門關一役的資格都沒有,沒可能糊塗到看不出段正淳當不了譚公、譚婆等人的大哥這份上。譚公、譚婆都六十以上了。>

<蕭峰作丐幫幫主多年,外貌粗豪心中精細,怎會問得那麼莫名其妙、含含糊糊、沒頭沒腦?「當年你做過一件於心有愧的大錯事,是也不是?雖然此事未必出於你本心,可是你卻害得一個孩子一生孤苦,連自己爹娘是誰也不知道,是也不是?」這句話,只要是在江湖上混過的人,誰又敢輕易回答沒有?>

此外,蕭峰輕信馬夫人的一面之詞,沒想到對方有說謊或嫁禍的可能,不符他一貫精明縝密的心智。蕭峰攜阿朱闖進強敵雲集的聚賢莊,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之舉。
天龍這本小說,情節破綻太多,常常一到關鍵時刻,原本精明過人的蕭峰,智力就會突然下降,做出許多莫名奇妙的蠢事、糊塗事(範例:輕信馬夫人、提問含糊不清、孤闖險地聚賢莊)。

 

作者的原本意圖,是想刻劃一個希臘悲劇英雄,在命運的擺佈捉弄下,多次遭遇災難和不幸:先因自衛而殺戮群豪、再因誤會而親手擊斃愛人;但作者筆力不足、情節編撰不合理,人物不是受困於沉重命運,是因離譜行徑而自招禍患,使蕭峰原本應該莊嚴的悲劇變成了荒腔走板的鬧劇。

天龍八部新修版,對「蕭峰誤殺阿朱」一段,作者進行了改動,企圖將情節漏洞予以彌補、校正。以下是新修版的摘錄:

<蕭峰一直瞪視著段正淳,但見他一臉皮光肉滑,鬢邊也未見白髮,不過四五十歲之間。要說三十年前率領中原群豪在雁門關外戕害自己父母,按年歲應無可能。但一轉眼間,心中一動:「那趙錢孫明明七十多了,只因內功深湛,瞧上去不過四十來歲。段正淳以六十多歲年紀,得以駐顏不老,長保青春,也非奇事。」>
→這段是新修版新增,解釋了蕭峰錯判段正淳年紀的理由。

<蕭峰森然道:「段王爺,我問你一句話,請你從實相告。當年你做過一件於心有愧的大錯事,是也不是?雖然此事未必出於你本心,可是你卻害得一個孩子一生孤苦,連自己爹娘是誰也不知,是也不是?」雁門關外父母雙雙慘亡,此事想及便即心痛,可不願當著眾人明言。>
→這段問話,二版和新修版幾乎完全一致,只把二版「從實回答」改成新修版「從實相告」。

<待見段正淳深露愧色,既說鑄成大錯,一生耿耿不安,又說今日重見一個當年沒了爹娘的孩子。至於殺喬三槐夫婦、殺玄苦大師等事,他自承是「行止不端,德行有虧」。

蕭峰才知千真萬確,臉上登如罩了一層嚴霜,鼻中哼了一聲,恨恨的道:「雁門關外,三十年前……」阿朱突然打岔道:「大哥,這些事說來話長,慢慢再問不遲。」蕭峰點了點頭,明白阿朱不願讓旁人聽到自己盤問段正淳當時情景。>
→後段對話是新修版新增。蕭峰在確定段正淳是帶頭大哥後,打算進一步詢問段正淳當年慘案真相,但被阿朱阻止。假使阿朱沒有勸阻,蕭峰追問下去,段正淳會否認是帶頭大哥,阿朱就不致枉死。作者加這一筆,加強了天意弄人的感覺。

天龍八部新修版,「蕭峰誤殺阿朱」一段,最大敗筆是保留蕭峰那句問話:<當年你做過一件於心有愧的大錯事,是也不是?雖然此事未必出於你本心,可是你卻害得一個孩子一生孤苦,連自己爹娘是誰也不知,是也不是?>這種模糊不清、不明確的問話,容易造成受話者的誤解和誤答。

 

新修版和二版,對於蕭峰那句問話的解釋是:<雁門關外父母雙雙慘亡,此事想及便即心痛,可不願當著眾人明言。>問題是:即使不願當眾明言,將對方帶到僻靜處詢問即可;不應在確認對方是否犯案時,問的那樣含糊以致得到錯誤答案。以蕭峰的精細不可能做出這種事。

最初連載的舊版天龍八部,那句問話的設計和新修版、二版不同。以下是舊版天龍八部的摘錄:

<蕭峰森然道:「段先生,我問你一句話,請你從實回答。當年你曾在雁門關外,做過一件於心有愧的大錯事,是也不是?」><阮星竹哭道:「阿朱……阿朱是我的私生孩兒,我不敢帶回家去,在雁門關外送了給人。」蕭峰顫聲道:「昨天我問段正淳,是否在雁門關外做了虧心之事,他直認不諱。這雁門關外的虧心事,便是將阿朱……送與旁人嗎?」>

 

舊版天龍八部,那句問話同樣失之籠統,得到錯誤答案的機率很大。

「蕭峰誤會段正淳是帶頭大哥」這段,編排草率、漏洞太大,是失敗的誤會情節。成功的誤會情節,編排嚴謹、絲絲入理,以下分析兩例:

「神鵰俠侶」一書,黃蓉誤會楊過誘騙郭襄、藉機報仇,這項情節鋪排上沒有問題。黃蓉會發生這項誤會,一半起因於當事人的主觀性格:黃蓉向來思慮周全,又對楊過有猜忌和偏見;一半起因於外界的客觀事實:郭芙砍斷楊過手臂、用毒針打傷小龍女,楊過有偏激的性子、又有行刺郭靖的前科。在主客觀雙重因素作用下,黃蓉擔憂楊過對郭家報仇,這是黃蓉一角的自然正常反應。

「紅樓夢」一書,寶釵誤會薛蟠密告寶玉。原文摘錄:<焙茗道:「那琪官的事,多半是薛大爺素日吃醋,沒法兒出氣,不知在外頭唆挑了誰來,在老爺跟前下的火。那金釧兒的事是三爺說的。」襲人聽了這兩件事都對景,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。><寶釵素知薛蟠情性,心中已有一半疑是薛蟠調唆了人來告寶玉的,誰知又聽襲人說出來,越發信了。究竟襲人是聽焙茗說的,那焙茗也是私心窺度,並未據實,竟認准是他說的。那薛蟠都因素日有這個名聲,其實這一次卻不是他幹的,被人生生的一口咬死是他,有口難分。>以上情節安排極度寫實,反映出真實人生狀況。「當事人因素行不良而被人懷疑,蒙上冤屈」「甲告訴乙一件事,乙再轉告丙這件事,轉達過程出了差錯」,這類冤假錯案,是現實世界普遍存在的人際現象。

良好的小說情節,雖有虛構成分,但本質上以現實為基礎,符合人生事理、切合角色個性。不良的小說情節,是從根本上就脫離現實,生拉硬曳、瞎掰亂造。以上兩者並存於金庸小說,構成金庸小說雙重和矛盾的特性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