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風刮過,耽美界作家,有以下代表作:又一春、桃花債、皇叔、遇狼。

 

大風刮過的作品,有七大特色:逆轉、點題、對稱、留白、詩意、景物、閃回。以下分述之。

 

1)逆轉

 

大風小說,常見以下劇情設計:先安排各種鋪陳,讓劇情走勢朝往某方向接著突地筆鋒一轉,讓劇情驟然往反方向進行。

 

又一春、桃花債,卿書戰死沙場宋珧灰飛煙滅,都是主角和愛人訣別、看似無緣。但接著一個轉折,卿書站橋十年,衡文守護五世,主角和愛人重聚、終得圓滿。

 

皇叔、遇狼裡,景衛邑服毒自盡,薛少慕中箭殞命,都是主角看似屈死、永別人世。但之後一個轉折,景衛邑醒轉復活,薛少慕轉世投胎,主角宣告重生、再度登場

 

大風小說的特徵:「劇情一路順勢進行,跟著逆向轉折、奇峰突起」。例示「無緣→圓滿」、「死去→重生」

 

銀鉤開篇布局,小廝說柴容最愛其宣或衍之,斐憶述柴容蘇二當年斷交決裂。行文至此,讀者以為柴對蘇有恨無愛,最後震撼彈拋出,原來柴對蘇刻骨至愛。

 

畫柳開場敘話,鬼魂撒謊搗蛋,佔柳便宜,謀奪人身,讀者覺得他是個討厭鬼。直至最後,揭露皇家秘辛,回顧囚禁往事,讀者才發現,原來他是個可憐鬼。

 

「前文反面鋪陳,最後逆轉高潮」,是大風慣用行文模式。例子:非愛→至愛」、「可厭→可憐」

 

皇叔連載以來,叔在雲柳間搖擺情愛,讀者以為,皇帝和叔是親情,沒有愛情可言。直到結局皇帝駕崩,讀者才驚覺,帝叔間存在似有似無的曖昧。

 

皇叔前面鋪墊,懷王在造反陣營臥底,讀者以為,懷王將立下功勳,贏得朝野愛戴。沒想到關鍵時刻劇情翻盤,懷王竟被當成罪魁,蒙冤受難下獄。

 

以上逆轉範例:親情→曖昧」、功臣→罪人」大風刮過的文,以跌宕起伏、波瀾曲折,為其標誌和印記。

 

2)點題

 

大風刮過的題目,有兩大特點:一是寓意,一是點題。

 

i)寓意

 

大風的題目,常有深刻寓意。又一春,指主角期盼日子長遠平安、一春接著又一春。如意蛋,指主角終於如意遂願與鳳凰廝守。遇狼,指少年輪迴轉世再度遇見狼王。

 

大風的題目,有時原本意義單純。但作者會把原始題意,轉化成更深的意義,成為真正的題目寓意。

 

桃花債的原始意義:一人欠了一人,欠債必須還債。桃花債的深刻寓意:兩人不分彼此,沒有欠債還債之說。

 

銀鉤的原本意義,是茶葉的名稱。銀鉤的深刻寓意,則是蘇二的象徵:<彎如鉤,碧入骨的分明不是平和沖淡的蘇衍之,是十足地道的蘇行止>。隱喻柴容愛的其實不是衍之,而是行止才對。

 

畫柳的原意:紙上有形的畫,是叔為柳、鬼為柳所繪的肖像畫。畫柳的深意:心中無形的畫,是叔柳關係、鬼柳關係的比擬。畫中人是個令人嚮往的意中人,畫外人是個只能旁觀的單戀者。

 

最後,「與我同為畫、與我同作畫之人」。隱喻兩情相悅、兩者相伴,為題旨做出更進一步的衍伸。

 

ii)點題

 

大風寫作慣例,是在結局點題。範例:又一春、桃花債、畫柳、遇狼。

 

當初很多人以為,如意蛋題目,就是指開頭那顆蛋,想孵什麼就孵什麼。但我覺得,一開始就點題,不符大風文風。所以我猜,結局一定會孵第二次蛋,那個才是真正的題意,果然猜對了。

 

同理,我當初就認定,皇叔一題,不是指開場那句「皇帝他叔」。一者,這個意思太簡單、不深刻。二者,大風向來在結束才點題。果然,皇叔按大風慣例,點題於最後完結時刻。題目的深意是:帝叔從小到大情誼深厚,下一代又重新開啟輪迴。

 

大風刮過的筆下,逆轉高潮不斷。但最感人的、和正主有關的逆轉高峰,是保留到最後階段才釋出(範例:卿書站橋、衡文守護、碧華孵蛋)。而題目的深意,更是留待最後結束才點明。

 

大風刮過的結局,被公認是整篇小說最精采的部分。這和大風寫作習慣有關:大風把關鍵高潮擺最後,最後來個正主逆轉+點題總結,這就產生出石破天驚的震撼效果。範例:又一春、銀鉤、桃花債、遇狼。

 

一般耽美小說,高潮擺在倒數前幾章,結局是高潮過後的餘波,所以比較舒緩無力。例子:清明記、南極星、君子之交。

 

皇叔一書是例外,正主高潮不是放在正文結局,而是放在番外畫柳,而且最後居然點題在砲灰身上。出書前,人人期待柳最後會有高潮,沒人想到最後高潮和點題都在帝身上。只能說大風這次太出人意表,居然讓炮灰在結尾異軍突起。

 

3)對稱

 

大風刮過的文,有一個特點:「對稱」「對照」。大風的小說,常有兩條相似的劇情線,彼此互起對應作用。

 

「如意蛋」

皇帝墜池,被青龍救,一見鍾情,為愛入魔

小八發病,被紅鳳救,一見傾心,因情成仙

 

「桃花債」

天樞下凡歷劫,宋珧欠了天樞,一定要還債

衡文下凡守護,宋珧欠了衡文,不必要還債

 

如意蛋的劇情結構,皇帝和小八互成對映,一個著魔、一個修仙,一個悲劇、一個喜劇。桃花債的劇情架構,天樞和衡文互相對照,一個外人、一個愛人,一個還債、一個不還。

 

「又一春」「銀鉤」

蘇二病死,柴容堅持開棺

卿書戰死,小東不肯開棺

 

蘇二病逝入土,在這種情況下,一般人不會去開棺驚擾死者。但柴容堅持挖墳開棺,親眼確認蘇二死亡。

 

卿書陣亡,運棺回家,在這種情況下,一般人會開棺看遺體,當最後留念。但小東不肯開棺,只當卿書還活著,總有一天會回來。

 

柴容和小東的行徑,表面相反,本質相同。兩人的反應都異於常人,代表死者對他們有不尋常的意義。

 

「皇叔」「畫柳」,對稱模式再度出現:

 

柳是畫,是叔想像出來的幻像

雲是畫,是雲假扮出來的虛像

 

<你當他人在畫中,也必然有人當你在畫中>

 

柳當叔在畫中,柳為畫中叔而暗暗幫助。

鬼當柳在畫中,鬼為畫中柳而默默犧牲。

兩者同是,畫外人對畫中人無所求的好意。

 

叔第一次移情,由柳轉雲

因為雲陪聊打趣,確確實實

 

叔第二次移情,由雲轉柳

因為柳可信可伴,實實在在

 

兩度移情,都是一樣

都由夢裡意中人,轉向身邊陪伴人

 

此外

古玩線貫穿全書

起了前後呼應的作用

 

前文:

當年我爹征戰沙場,很愛往家裡捎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物件兒。那些皇子們愛往懷王府中鑽,有一多半是衝著這些東西來的。

 

後文:

一堆孩子們正在屋外花園中玩著,方才啟檀曾告訴我,有他家的,也有啟緋他家幾個的。因玳王府古董玩意兒多,所以都愛到這裡玩。

 

時空更換,但同樣的人事再度重演

上一代皇侄愛到懷王府中玩,下一代皇侄愛到玳王府中玩,兩代皇侄都喜愛古董玩器

上一代人事延續到下一代,兩代皇叔都輔佐幼主皇帝攝政,都為皇侄盡心力打點衣食

 

青花瓷小罐,是懷王府上古玩之一

先由叔送給帝,後由帝還給叔,最後落土為安

古玩這條劇情線,貫穿兩代叔侄情誼,也象徵帝叔從生到死的羈絆

 

4)留白

 

言情小說、耽美小說、武俠小說,都包含了愛情元素。對愛情的描寫,每位作家風格不同。有的作家,偏好直白的語言風格,把愛情說的清清楚楚。有的作家,偏好留白的語言風格,把愛情說的隱隱約約。瓊瑤、金庸屬於前者,斷背山、大風刮過屬於後者。

 

瓊瑤作品摘錄:

<我心裏只有一個你,永遠只有一個你。>

<她對於我已經比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更重要。>

<你死了,我怎樣單獨活下去?>

 

金庸作品摘錄:

<他對小龍女相愛之忱,世間無事可及。>

<直到有一天,他們自己才知道,決不能沒有了對方而再活著。>

<我段譽得有今日,他便再刺我幾十劍,我便為你死幾百次,也是甘心。>

 

以上作者,對角色間的愛情關係,會加以說開、說破。與此相對,有的作者,對角色間的愛情關係,不會全部揭露,而是露一點、藏一點。前者的小說技術,以直書、明寫、通透為特徵。後者的小說技術,以曲筆、暗寫、隱晦為特性。

 

大風刮過的愛情,向以含蓄、隱晦著稱。在大風筆下,角色最愛的人是誰、愛到何種程度,通常不會直接、明白地道出。大風只提供部分線索、片段,讓讀者自行拼湊、想像事情的全貌。

 

「又一春」:

<你便是上了奈何橋,我還是認得出你。>

<我從還魂到如今的十六、七年,也只在這一望裏頭。>

 

由卿書在奈何橋認出小東,讀者可以推測卿書對小東的愛,已達認魂不認殼的境界。由小東認定十幾年只在一望裡,讀者可以推知他最愛的只有卿書一人。

 

「桃花債」:

<於是我晃了晃觸角,沒想到他真的很歡喜,立刻笑了。>

<你是我的,我是你的,哪裡有債這一說。>

 

由衡文笑看宋珧化身的蟑螂,讀者可以推斷衡文對宋珧的愛,突破了形體的限制。由宋珧不認為自己對衡文欠債,讀者可以推論宋珧完全拿衡文當自己人。

 

在大風刮過筆下,愛情中最感人的部分,都是保留不說。讀者必須超越文字領域,去領略更多更深的意涵,去捕捉文字背後的真實意義。

 

「銀鉤」:

<一下是我看著小王爺在挖墳,一下又是我自己在挖墳。新漆的棺材掀開了蓋,露出蒼白的臉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>

<蘇衍之與裴其宣後的十幾位公子,一個一個模樣,一個一個風骨,沒有半個有半分與那個人相似的。>

<目光澄透,熙熙攘攘的席面上眾人堆裏一眼望過來。拱手一笑,雲淡天高:「在下徽州蘇二,蘇行止,字征言。」>

 

柴容在蘇行止死後挖墳,作者沒有交待動機,但讀者自然會聯想到:柴容無法接受蘇行止死亡的事實,一定要親眼見到屍體才肯罷休。柴容不願身邊人像蘇行止,作者沒有說明原因,但讀者自然會判斷出:柴容太傷心蘇行止之死,所以受不了看見任何人像他。柴容覺得蘇行止雲淡天高,作者沒有解釋這種印象的由來,但讀者自然會解讀成:柴容對蘇行止一見傾心,所以用詩意的眼光去看他。

 

以上這些描寫,都是暗示、隱喻。作者沒把所有話通通說出來,刻意留下一片空白,等待讀者看完後自行填補。在耽美小說界,將「留白」這項文學技術,運用最高明的人,屬大風刮過無疑。

 

直白和留白,是兩種不同風格,彼此沒有上下之分,關鍵在於作家如何運用。直白或留白,都能寫出好書,也能寫出壞書。例子:呼嘯山莊的直白筆觸,是激情,瓊瑤的直白筆觸,是濫情。銀鉤的留白筆墨,是空靈,珂笙的留白筆墨,是空洞。

 

每個作者、導演,偏好的藝術風格不一。有人崇尚直言、明示的風格,像美國主流電影,劇本把所有事情都講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有人標舉含蓄、隱晦的風格,像李安電影、王家衛電影、歐洲電影,劇本常只呈現故事的不完整片段,留待觀眾自行思索、猜測背後的隱情。

 

留白的小說和電影,作者和導演不解說所有事情,將詮釋、判斷的任務交給讀者和觀眾。張愛玲說:<含蓄最大的功能是讓讀者自己下結論,讀者自己體會出來的書中情事格外生動>。這正是留白風格藝術家的理念。

 

皇叔一文

迥異於大風慣例

叔對雲,情話直白露骨:

<如今我心中,唯有隨雅而已。>

<那個隨雅,之于景承浚,沒什麼比得上。>

 

此外

叔對雲柳,扯來扯去都是捅刀要命:

<用亂刀把我扎成蜂窩,換得柳桐倚這句話我也值了。>

<假如柳桐倚能在我身邊呆一日,即使立刻要了我的命,我也願意。>

<雲毓拿刀子往我心窩裡戳了半日。>

<雲毓被殺,還不如先要了我的命。>

<一把殺豬刀,突兀地捅進我的心窩。>

<然思,沒有你,我活不了。你要是想要我的命,就和我一刀兩斷。>

 

叔對雲柳,大風一反常態,寫得張揚外露,捅刀要命,非常高調非常激烈。

叔對皇帝,大風回歸典型,寫得含蓄內斂,平平淡淡中顯示深情。

 

帝叔結局完全是暗寫

可是情緒影響力十足

令人感到無限失落悵惘

 

就像一個人形容斷背山電影:

你從未看到出拳,可最後,胸口卻結結實實的挨了一拳。

 

網友ce的評論:

看完結局,悵然之極。對於叔帝,大風一直在文中曖昧不清不肯定論,讓一路追來的讀者雲裡霧裡。

直到看到結局才明白。最後那段平淡中痛徹肺腑的行文方式,最後點題的那一句,這不是愛情故事還能是什麼?

 

網友梅子糕的評論:
皇帝,感情戲路是親情是愛情?說不清啊。親情與愛情在這篇文裡,就像龍緣的屬性一樣難以分辨。
好吧值得說的是,最後上墳一招回馬槍是皇帝他贏了。讓他徹底由炮灰中的炮灰,升級成我心中的本文主角。

 

叔帝之間情感

是朦朧文風

隱約模糊空靈

隱若現半明半晦

 

※對於帝叔之間情感,以及叔的真愛歸屬作者後來在微博上有回答,真愛是柳,帝叔之間僅止於親情。

 

但讀者普遍覺得帝叔之間,以文字感來說,是親情以上愛情未滿的曖昧詳情可見這個帖子:http://bbs.jjwxc.net/showmsg.php?board=2&boardpagemsg=2&id=2429863

 

5)詩意

 

風筆下,字字珠璣。

 

「又一春」:

<十年兩個月零四天,一彈指之間。>

 

這句話隱含的意義是:彈指間,卿書離世己經十年兩個月零四天了。而小東在卿書死後天天計算日子,可見思念殷深。

 

「畫柳」:

<我道:「就是再出去做個孤魂野鬼罷了。」>

<到底是灰飛煙滅,還是一夢醒來終到黃泉我也不知道。>

 

這句話隱藏的意思是:小鬼只說自己會當孤魂野鬼,沒說自己可能灰飛煙滅。小鬼隱瞞真相避免給柳心理負擔,這是源於他對柳無所圖求的好意。

 

大風留白文字,不用從頭到尾、長篇大論細說來龍去脈。只擷取零碎的、片斷的、簡短的三言兩語,就能讓讀者推衍出事情的全貌,就能讓讀者推導出繁複的意義。這種「以偏概全」「以簡納繁」的筆力,顯示了大風刮過的文字奇才。

 

「你回來了。」

這句話的隱意是:

雲喊叔,不加任何稱謂。直呼對方為你,表示親近。

由此可知,雲把叔當成愛人。

 

「你叫什麼名字?哥。」

這句話的隱意是:

景湲認出對方是誰,所以喊他哥哥。

即使喝下孟婆湯,即使投胎轉世,景湲還是記得子漱。

 

「一片帝王埋骨處,何來那個喊我字的人?」

這句話的隱義是:

就連柳到最後,也從沒習慣喊承浚。柳只被動喊過一次。

只有皇帝會主動喊承浚。承浚承浚,一直是皇帝的專屬稱呼。

 

以上文句

隱含千言萬義

這是大風最擅長的留白隱晦文風

 

大風刮過文字,短短一兩句就傳達出全部故事。日本俳句詩,少少幾行就傳遞出全部意趣。中國水墨畫,寥寥數筆就勾勒出全部意境。以上三者在藝術取徑上一致:以小寓大、觀微見鉅。

 

大風筆端,瀰漫著詩意和畫意。每次看到大風文字,就看到清新的詩篇,就看到秀逸的畫卷。

 

6)景物

 

大風刮過,在文學創作上,還擅長描寫景物。

 

「又一春」:

<風正清,月正明。>

 

衍之陪小東過了十年,他知道小東最愛的是卿書,但他沒有任何怨怪。衍之這種淡定超脫的心境,搭配背景的風清月明,讓讀者感受到一片寧靜和平。

 

「江山」:

<晴空朗朗,秀木蔥蔥,浮雲掠過山河。>

 

小六認為,對方喜歡誰都行,不強求得到對方,對方快樂最重要。小六這種曠達樂天的態度,襯上晴空朗朗秀木蔥蔥的場景,讓讀者感受到一片開闊自得。

 

「皇叔」:

<映著月色盛著銀星池水,在這一轉身中夜色散盡,晨光和煦。桂香縈繞溶去,桐葉如碧,紫薇花濃。>

 

月色星光,水波桂香,碧綠桐葉,濃花紫薇,這些景物聚在一塊,令人有如墜入美麗的夢境。讓讀者對叔柳的相遇,憑添一股如夢似幻之感。

 

<秋雨細密,浸透了泥土。山中紅葉,一片觸目殷紅。>

 

秋雨靡靡,紅葉豔豔,這兩個元素合攏在一起,令人興起華麗蒼涼的感觸。讓讀者對皇帝之死、帝叔天人永隔,更增一份悵惘失落之意。

 

大風運用景物,加強讀者感覺,營造整體氣氛。其他例子:宋珧衡文相聚,三千桃花灼灼開放,加深歡欣浪漫氣氛。雲等候叔,瓢潑大雨黑燈瞎火,加重整體淒清氛圍。

 

類似描寫手法,在金庸小說也可以找到。例子:阿朱被蕭峰誤殺時,驚雷霹靂暴雨傾盆,加強讀者感受的震撼和打擊。小昭和無忌訣別時,長風掠帆猶帶嗚咽之聲,加深告別氣氛的難過和傷感。

 

想像一下:如果小六回憶時,換成秋雨紅葉的場景,一定會損壞曠達的意境。如果皇帝死亡時,換成晴空秀木的背景,一定會破壞蒼涼的意味。

 

大風在取景構思上,如同優秀導演一般稱職。因應各種情境而設計不同場景,讓景物達到強化感覺、渲染氣氛的作用。

 

7)閃回

 

大風小說,經常會打亂時序,在結尾採用倒敘、閃回的鏡頭。舉例如下:

 

銀鉤

前情:<那天晚上,我做了個這輩子最了不得的夢。>

結尾:<這麼說來,那天晚上老子做的夢不是假的。><一下是小王爺在挖墳,一下是我自己在挖墳。>

 

又一春

前情:<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,回來了。>

結尾:<那一年春暖花開的時候,華英雄跟孫將軍跪在王府內院。><華英雄說:「王爺,你就開棺看一眼吧。」

 

以上敘事手法是:同一件事情,前面只講一半(有人做夢、有人回來),沒講另一半(夢到誰、誰戰死)。等到結尾,才抖包袱、揭機密,閃回插入鏡頭、重播往事真相(夢到挖墳、卿書戰死)。

 

同樣的閃回、揭密手法,在大風小說中一再出現:

 

皇叔上半部

前情:<我忘了是哪個孩子撞了啟赭,一壺茶水摔在了啟赭身上。>

結局:<細雪紛紛,年幼的雲毓打翻了啟赭膝上的茶杯。><雲毓睜大了眼睛,梅花枝上落了吹進廊內的雪。>

 

畫柳

前情:<柳桐倚輕聲問我:「你當日究竟發生了何事?」我向他笑笑,還是沒說。>

結局:<朕名景洬,本應在宗廟中享受香火,你本應稱呼朕為太宗皇帝。><坐江山入宗廟者,是朕的胞弟景湲。>

 

以上都是同樣敘事模式:前面,沒有一口氣講穿全部真相,而是蓄勢、保留(潑茶人是誰、小鬼魂是誰)。把最關鍵處的一筆,留待到最後才揭密,讓結局掀起震撼高峰(潑茶人是雲毓、小鬼魂是皇帝)。

 

同樣的一個故事,用不同的方法去說,起到的效果會不同。

 

如果當初寫銀鉤,是採用順敘方式,一早就說馬小東當初夢到挖墳。那結尾處就不會因為倒敘、閃回,揭穿驚天雷真相,而帶來震撼和衝擊。

 

如果當初寫皇叔,不是採用閃回方式,是讓皇叔自白說:「我想起來了,當初潑茶的是雲毓」。這樣起到的效果會比較輕飄,沒有閃回來得震撼。

 

所以說,用閃回、插入方式,閃現、插敘過去鏡頭,揭開當年隱密真相。這種文學技巧,有如電影的蒙太奇,不同時空對接、剪輯,可以起到驚人效應。

 

大風典型式結局,是情節的高潮、情緒的高潮、文字的高潮,一起出現,劇力萬鈞。以下例示:

 

銀鉤結局

情節的高潮:原來柴容去挖墳(閃回),情緒的高潮:原來柴容真愛蘇二(逆轉),文字的高潮:拱手一笑雲淡天高、彎如鉤碧入骨蘇二(留白、點題)

 

又一春結局

情節的高潮:原來符卿書戰死(閃回),情緒的高潮:原來卿書站橋十年(逆轉),文字的高潮:只在這一望裡頭、年年又一春歡喜不過(留白、點題)

 

皇叔前半結局

情節的高潮:原來潑茶是雲毓(閃回),情緒的高潮:原來皇叔被冤下獄(逆轉),文字的高潮:江湖義氣英雄豪情、一壺好酒一夜好夢(留白、未點題)

 

畫柳結局

情節的高潮:原來小鬼是遜帝(閃回),情緒的高潮:原來小鬼灰飛湮滅(逆轉),文字的高潮:但願下輩子能有個、同為畫同作畫之人(留白、點題)

 

典型大風式結局,就是閃回逆轉留白點題,四項因素共同作用。高潮又高潮,爆爆爆,連環爆。情節高潮、情緒高潮、文字高潮,通通匯聚在一起,在結尾創造出力量。為大風小說結尾,留下重墨濃彩的驚艷一筆,讓人看了一輩子忘不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