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小說中,有不少硬傷和骨頭。以情節安排來說,神鵰、倚天、天龍的破綻太多。就人物刻劃來看,女主角小龍女、趙敏、王語嫣,男主角張無忌、蕭峰皆描寫失敗。

神鵰一書,用「誤會」作為情節轉折的樞紐,而且一用再用,是拙劣的小說技法。小龍女三度誤會楊過,原因都不合理:第一次誤認失身對象,此事不可思議,並不存在任何理由,讓小龍女肯定那人便是楊過,不是其他人。第二次誤會,明顯溝通不足,應當追問下去,問清楚楊過是否重視世人言論。第三次誤會,以為楊過移情別戀,更是離譜。

以下是「小龍女第三次誤會」書中原文:

<只聽得楊過口口聲聲說與郭芙早訂終身,將郭芙叫作「我那未過門的妻子」,而把郭靖夫婦叫作「岳父岳母」。小龍女越聽越是驚心動魄,聽他說郭靖、黃蓉夫婦已招他為婿,暗中傳他武藝,又見他對武氏兄弟發怒,不許他們再見郭芙。他每說一句,小龍女便如經受一次雷轟雷擊,心中糊塗,似乎宇宙萬物於霎時之間都變過了。若是換作旁人,見楊過言行與過去大不相同,定然起疑,自會待事情過後向他問個明白;但小龍女心如水晶,澄清空明,不染片塵,於人間欺詐虛假的伎倆絲毫不知。楊過對旁人油嘴滑舌,胡說八道,對她卻從不說半句戲言,因此她對楊過的言語向來無不深信。>

對此一誤會的緣由,金庸的解釋有二:一是<小龍女心如水晶,澄清空明,不染片塵,於人間欺詐虛假的伎倆絲毫不知>;二是<楊過對旁人油嘴滑舌,胡說八道,對她卻從不說半句戲言>。這兩點皆說不通。楊過在古墓中,數度欺騙李莫愁、洪凌波師徒,在英雄大會上,對霍都、金輪法王幾次使詐,為小龍女親見。何況小龍女此時並非初涉江湖,已見識過趙志敬、公孫止的狡猾虛偽,如何能說「於人間欺詐虛假的伎倆絲毫不知」?最重要的,楊過是在跟武氏兄弟說話,不是在跟小龍女說話,楊過不會欺騙小龍女,但楊過可能會欺騙別人。小龍女完全沒想到這一點,實在是匪夷所思。

金庸的本意,是認為小龍女個性單純,所以才會發生這些誤會。但是小龍女的單純被過度強調,顯的不近情理而失真。「單純」絕不等於「呆」「蠢」,金庸沒有把握住「單純」和「蠢笨」的分際,把小龍女寫的太過無腦。本人極愛小龍女這個人物,但是對人物塑造上的瑕疵,無法視而不見。

在現實生活中,心思單純的小孩、大人,對於人情世故可能無知、不解,但對於所愛之人的心情,非常敏感、敏銳。看過不少男女,對親人和愛人一再誤解。他們給我的感覺,不是天真單純,而是遲鈍冷感,不會去關心和理解別人。

新版神鵰俠侶,對「小龍女第一次誤會」,提出了解釋:<小龍女昨晚給歐陽鋒點中穴道,於動彈不得之際遭人侵犯,她是處女之身,全無經歷,當時更無他人在旁,只道必是楊過。>荒郊野外是公開場合、並無門禁,隨時可能有人進出來去。「當時更無他人在旁,只道必是楊過」這點,和環境實況不符。小龍女曾在野地遇到外人:花叢練功遇上尹趙、幽居山谷遇見歐陽峰。有了以上經歷,小龍女沒想到可能是別人,反而認定對方是楊過,這項思路實在是不可思議。

小龍女個性單純,但絕非傻子」,這是神鵰一書中的旁白論述。但小龍女的人物形象,和上述旁白並不一致:三度誤會楊過,對周圍環境和人事欠缺理解,給人印象是呆傻愚鈍。從二版到新版神鵰,「誤會」一直是書中情節敗筆。

情侶因種種原因致生誤會,這種例子在現實中常常發生。楊龍間當然可以有誤會,但誤會情節的編排是否合理,讀者自有其判斷。許多神鵰俠侶讀者,認同「三度誤會」這項情節,本人則反對。人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,也不可能是徹底公正的。對小說的品評,每個人都有敏銳和客觀之處,也都有盲點和偏執所在。不同意見的存在,不但是自然的,更是必要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