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文學作品,會出現「主角聽從親友愛人勸告」此一情節。這項情節具有煽情作用:親友愛人關心主角,所以費神提出良言善勸;主角重視親友愛人,所以願意聽取對方意見。許多小說家襲用勸告情節,製造感人效果,已成通俗小說中的常見例行公式。

當一個小說人物在面臨重大關卡時,聽從、遵循他人勸告,不是自己判斷、決定,沒有獨立自主的人格,以上情節設計會影響人物形象,使人物顯的軟弱、無用。假使人物定位是沒有主見之人,這種情節是順理成章。問題是:許多精明能幹的人物,身上也發生這種情節,顯的十分奇怪。

「銀河英雄傳說」中,皇帝萊因哈特最後決定停戰,是因死去好友對他託夢。一個人人稱頌的明君,怎會在重要決策上仰賴死者的意願,而不求諸自己的心智?武俠小說「清明記」中,殺手于清明,本想退出江湖,卻因初戀情人一連串反問,打消了退隱之念。這種立場不堅的行徑,根本不像是一個驕傲倔強的殺手。


新修版書劍恩仇錄結局,陳家洛痛悔自己誤信乾隆,以致害死香香公主和紅花會兄弟,想要自刎謝罪。
先是陸菲青引經據典勸阻:
<陳家洛飽讀詩書,知陸菲青所引述的話都出自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公羊春秋》,是中華古聖賢的教誨,含義至大至剛,不由得胸中浩氣登生,縱聲長嘯,一揖到地,說道:「老前輩當頭棒喝,令我登悟前非。」>
接著香香公主雲端顯靈:
<陳家洛問道:「滿洲人來打我們,我們應當抵抗麽?」只聽得香香公主在雲上說道:「我們平平安安住在這裏,遵守阿拉的規條,不去冒犯他們,滿洲人來打我們、殺我們、搶我們的東西和姑娘,阿拉吩咐,我們應當抵抗,阿拉保佑勇敢抗敵的義人。」>
→金庸在新修版添的這一筆,讓陳家洛形象徹底破產,成了一個不會思考、只會接受別人意見的人。

武俠小說「謝蘇」(後更名「浩然劍」)結局,消極頹喪的劍客謝蘇,夢見三名親友勸他振作:
<謝蘇負氣道:「為什麼趕我走,難道我不能留下來麼?」
「可是,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啊,你忘了,我們都已是過世之人......」
謝蘇驟然一驚,冷汗簌簌而下。
「你有學生尚未成人,有師長尚在人世,有下半生需度,多少事要做,莫非你現在就要留下麼?」
這句話真如一瓢冰雪涼水自頭上直澆下來,謝蘇忽然醒悟,想到自己這些時日無所作為,頹然度日,怎對得起面前這些逝去的親友!
他深行一禮,「你們說的是,我去了。」>
→對於生命中的難題,一個人必須自己找到答案,不能期待別人提供答案。別人的意見,沒有振衰起敝、開啟智慧之能。如果一個人執迷不悟,別人其實勸解不開。

在「多情劍客無情劍」中,對「阿飛迷戀林仙兒」一節的處理,比較寫實、符合人性。
先是李尋歡阻止:
<李尋歡道:「她遲早總有一天要毀了你......我絕不能眼看著你毀在這種女人手上。」>
<李尋歡道:「現在你們分開,你固然難免痛苦一時,但你們若在一起,你卻要痛苦一生,你別的事都看得很清楚,為什麼這件事......」>
<阿飛瞪著李尋歡,厲聲道:「你以為你是什麼人?一定要左右我的思想,主宰我的命運?你根本什麼都不是!」>
<阿飛道:「我一直忍受到現在,因為我們一直是朋友,但以後,你若再侮辱她一個字,這侮辱就得要用血來洗清!」>
後來李尋歡明白了:
<李尋歡知道無論誰都沒法子將阿飛的枷鎖解脫。除了阿飛自己,誰也沒法子救得了他。>
最後阿飛終於清醒:
<阿飛慢慢的站了起來,一字字道:「我只奇怪,我以前怎麼會愛上你這種女人的!」>
孫小紅詢問阿飛:
<孫小紅道:「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枷鎖,只有很少人才能將自己的枷鎖甩脫。你是怎麼樣將那副枷鎖甩脫的?」
阿飛想了很久,忽然笑了笑,道:「我只不過忽然想通了。」>

是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枷鎖。皇帝萊因哈特渴求征服和勝利,不顧戰爭帶來的傷亡;陳家洛和謝蘇因好友愛人之死,大受打擊而消沉度日;阿飛和段譽愛上無情無義的女子,為她付出犧牲一切。

一個人必須親自解開枷鎖,一個人只能自救,別人無法挽救他。阿飛和段譽(新修版)都拯救了自己,都掙脫了枷鎖,從癡迷中清醒過來。萊因哈特必須自我反省,從狂熱中冷靜下來;陳家洛和謝蘇必須自我突破,從頹廢中振作起來。這種精神上的蛻變和新生,成就不下於武林任何一場重要戰役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